古代调兵只认虎符不认人?任何人拿着虎符都可以调兵?并非如此!

2023-03-17 00:24 bobty综合体育

 扫码分享

本文摘要:众所周知的“信陵君窃符救赵”其中的符就是虎符。 到现在为止虎符的出土实物仅有数枚。通常使用过的虎符之上皆有铭文注明虎符的用途。 其中较早的一枚是在西安郊区杜城村西出土的虎符据考证是秦惠文王的兵符被称为“秦错金杜虎符”。 杜虎符长9.5厘米高4.4厘米厚0.7厘米上有嵌金铭文共40个字:“兵甲之符右才(同在)君左在杜。 凡兴士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燧(即狼烟)之事虽母(同毋)会符行殴(同也)。

BOBty官网

众所周知的“信陵君窃符救赵”其中的符就是虎符。

到现在为止虎符的出土实物仅有数枚。通常使用过的虎符之上皆有铭文注明虎符的用途。

其中较早的一枚是在西安郊区杜城村西出土的虎符据考证是秦惠文王的兵符被称为“秦错金杜虎符”。

杜虎符长9.5厘米高4.4厘米厚0.7厘米上有嵌金铭文共40个字:“兵甲之符右才(同在)君左在杜。

凡兴士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燧(即狼烟)之事虽母(同毋)会符行殴(同也)。

虎符在通常印象中是用来调兵的只有持有虎符将领才可以调动军队否则是无法调动军队的。其实这是一个误解虎符只是天子用来下令的凭证而已军队的直接军事主座要调动自己的军队基础就不需要虎符。

右虎符只是给掌管军队的将领发下令的凭据而已下层士兵才不会管虎符不虎符。至于领兵的将领听不听自己决议。

这一点在另外一个故事中也可以获得证明。

而且虎符是一地一符差别地方军队主座的虎符内部榫卯各不相同相互之间无法“切合”。

也即是说一个虎符只能调动一地的军队。

虎符通常分为两半内有榫卯相互契合甚至另有跨越两半的文字用来防止伪造。虎符的右边一半留在君主手中左边一半则交给掌管军队的主座。君主需要调动军队时就派人持右半边虎符前往军队驻扎处与军队主座的左半边虎符相“切合”。

通常情况下只要虎符相合军事主座就可以听从调兵人的驱使。

秦始皇、扶苏、蒙恬之间的兵符

虎符失效的事情在汉朝的七国之乱以及唐朝的安史之乱赵匡胤的陈桥驿叛乱中都有发生。

没有右部虎符就不能调兵了?如果真是那样子七国就乱不起来安禄山也起不了兵赵匡胤也做不了天子了。特别是安史之乱中唐玄宗避居蜀川唐肃宗掌国。

玄宗用原来的虎符给将领们下达下令已经不管用了愿意追随肃宗的将领都说玄宗的虎符是假的。

我们举几个历史上的例子大家就很容易明确了。

如果真有需要持有左边虎符的军事主座可以依据左部虎符的榫卯和文字轻松的伪造出右半边虎符假借君主的旨意调动军队。而实际上呢这些军事主座调动自己掌管的军队基础就不需要使用虎符。

持左边虎符的军事主座要调动自己的军队只要一级一级的将自己的下令转达下去就行了。

实际上呢这只是外貌上看似完美的一种君主控制军队的方法而已毛病许多。虎符是君主用来调兵的凭证在一定水平上可以防止大臣私自调动军队。对于不直接掌管军队的大臣有一定效果可是对于持有左边虎符的军事主座而言一点效果都没有。

所以说只认虎符不认人或者是拿着虎符就可以调兵的说法并不完全建立更多的还是看对军队的实际控制能力。

秦朝上将蒙恬遵从秦始皇的下令在长城驻军防御匈奴。蒙恬应该握有一枚虎符的左半边秦始皇握有虎符的右半边。

蒙恬在长城驻防区内的军事行动基础就不需要每次都请示秦始皇正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么否则很容易贻误战机。蒙恬调动自己麾下的军队基础不需要秦始皇的右半边虎符。只是大的军事行动蒙恬会派信史汇报给秦始皇。

那什么时候会用到虎符呢?秦始皇如果突然要将蒙恬的一部门军队调防到其他地方去那么秦始皇就要派使者持右边虎符前往宣旨。诏书上写明军队调动偏向然后勘验虎符。一切切合了蒙恬执行下令就可以了。

否则蒙恬就可以认为使者是来骗取他的军队不予理睬。

秦始皇死后赵高就伪诏让扶苏“以兵属蒙恬”然后回咸阳奔。


本文关键词:古代,调兵,只,认,虎符,不,认人,任何人,拿着,BOBty官网

本文来源:bobty综合体育-www.cbszzq.com

返回顶部